课程思政 全校总动员

阅读推荐:课程思政

 

导语:“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要做到上下一心,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影响力,难吗?北京联合大学党委书记韩宪洲认为,难,也不难。

 

从英特尔公司安全漏洞事件和国产CPU发展进程来讲CPU概念、模型和性能知识,这样的计算机组成原理课来自北京联合大学。

目前北京联合大学正在形成“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格局。这个从零到一,将课程思政拓展到所有课程的过程,时任北京联合大学党委书记的韩宪洲(现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认为难,也不难。“选一门课或部分课程,选部分教师参与课程思政难度不大。难的是让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进行课程思政。”韩书记认为“不难”的原因是:“课程思政建设充分展示了教师的责任心,发挥了教师的积极性。课程思政建设做了三年,还没有哪位教师提出课程思政增加了自己的负担。”

“教师面对的最大困难是不知道如何进行课程思政。”伴随着课程思政成为全国高校工作热词,在专业课上,讲哪些内容,如何讲授才是课程思政,成为教师之问。

韩书记表示,课程思政并不是让专业课教师讲思政课教师讲的内容。而是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以及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之中。“教师过去也在育人,但是很多教师过去凭着感觉做事。现在教师很明确,要在课程中将这三句话落到实处。”

为了让教师真正领会立德树人精神,学校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立德树人的重要论述,并形成“一”“二”“三”的认识。课程思政是“三全育人”体制机制的重要抓手,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性和全面性工作。北京联合大学用“一”“二”“三”的认识帮助教师厘清“课程思政”与“立德树人”和“三全育人”之间的关系。

3-1.png


 

各按步伐,共同前进

在北京联合大学的课程思政建设中,宣传部承担着统筹的职责。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孔军表示,学校的课程思政工作开展了三年,早期的一些课程思政的工作思路来自教师实践。比如艺术学院教师带领学生将红色遗迹作为写生对象,这就是来自教师的实践。而北京联合大学结合上级文件精神和教师的创造,迅速总结凝练提升,将成果展示给更多教师,启发思考。通过挖掘典型,使学校课程思政工作具有穿透力。

北京联合大学要求教师落实课程思政的方式是:有机融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孔军介绍:“教师一旦理解,就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教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行动、每一份教案,其实都包括课程思政内容,这时课程思政就不再流于表面。”

学校各学院举办的有关课程思政的活动,韩书记都会参加,通过和与会教师沟通交流,了解教师的想法和困惑。教师也有了直接与韩书记互动、提问的机会。“201910月,我参加旅游学院的教师座谈会时,教师共同提出一个问题:‘是不是每节课都要有思政元素?’”

韩书记的回答是:“‘因材施教’也是一种教学理念,但学校从未要求教师每节课都要‘因材施教’。”现场教师都笑了起来。在推进课程思政的过程中,学校归纳出教师教学环节最容易出现的三大问题:

说教:主要是指教师没能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而是就爱国、诚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题进行生硬机械地空谈,思政部分和专业课仍然泾渭分明。

生切:主要指在讲专业课程时,突然切换到思政内容,让学生摸不到头脑。

嫁接:主要指同一专业的不同专业课教师,均使用同一个案例。虽然教师将思政元素和课程结合了起来,结合方式也很容易,但是学生上多门课后,听到的都是同样的思政案例,很容易产生疲劳。

面对这样的问题,韩书记表示:学校不要求课程思政一刀切、齐步走。“比如五位教师同讲高等数学课,讲授的水平肯定是不一般齐的。课程思政的建设过程也是如此。我们允许有些人走得快,有些人走得慢。只要方向一致,就可以实现各按步伐,共同前进。”

 

课程思政摆脱“尬讲”

思政元素融入课堂,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想在专业课程中生动融入思政元素,摆脱生搬硬套,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以下简称“教发中心”)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课程思政给了教师一个抓手,使教师能够更好地从教学设计的理论层面系统地思考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将价值引领和知识传授有机融合。教发中心副主任杨冰表示:“真正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堂其实有很大难度。因为教师需要从整体教学设计的理论高度去理解。”教发中心作为为教师提供支持和服务的机构,在课程思政方面,其工作主要包括三个阶段。

首先是让教师学习和领会。让教师了解关于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设计思想。“教师会了解为什么要做课程思政,如何落实课程思政。如果不和教师解释其中的理由,只是以制度的角度要求教师执行,效果会打折扣。”教发中心也会融入一些实践活动,比如带教师理解学校“学以致用”的校训,参观校史馆,了解北京联合大学40多年来的奋斗精神。借此帮助教师领会立德树人的内涵。

其次是让教师产生共鸣,有内化。比如去教师中寻找和挖掘典型案例,将优秀教师请到培训课堂分享切实体会、思想转变,如何挖掘思政元素、如何落实。学员也会吐露困惑和难处,让双方形成交流和共鸣。通过教发中心的在线预约系统可以看到课程思政主题的分享会,教师报名比较踊跃,参与度较高。杨冰介绍:“目前教发中心在培养‘教学促进师’。一部分教师对教学有热情,在教学改革方面有想法有投入,并愿意将经验分享出来。他们成为教发中心重点关注群体。我们一定要让他们先行发挥带动作用。”第一批教学促进师共有25名,覆盖全校所有学院。由于教学促进师和参会人都是一线教师,共鸣话题有很多,很容易产生亲切感,达到入脑入心的目的。

第三,学习之后,教发中心会让教师进行交流和汇报分析。“当教师对课程思政产生共鸣、形成内化后,要如何在自己的课堂实施是汇报的主要内容。通过这种形式促进教师更好地进行课程设计,让思政内容更好地融入教学过程。”教发中心也会指导教师运用OBE理念、教学设计理念更好地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对于新教师的课程思政工作培训,教发中心更强调“内化”。比如安排新教师“说大纲”,也就是让教师将对大纲的理解说出来,其中大纲就需要有课程思政元素。比如微格教学演练,让新教师写教案、现场试讲,并将思政元素贯彻其中。杨冰表示:“培养新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不是靠几次磨课就能完成的,我们首先要让他们形成一种意识,逐渐形成自觉。待走上讲台时就能更好地将其融入。”

 

破解师德师风建设难题

教育者先受教育。在学习课程思政背后的理论和实践课程思政的过程中,韩书记发现,教师也发生了转变。不同于大多数高校动员教师落实课程思政时遭遇的阻力,北京联合大学没有以经济补贴或评职称等传统形式作为激励手段,而是让教师通过参与课程思政增强获得感,使教师尝到“甜头”。

杨冰表示,课程思政并不是简单的实践活动,其背后有强大的理论支撑,比如学生全面发展、有效教学、OBE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等。从这一角度来看,课程思政促进了教师个人教学能力的提升。

从另一个层面来看,韩书记介绍,课程思政帮助教师培育了良好的课堂文化,建立了和谐的关系,使教师产生幸福感和成就感。比如智慧城市学院教师江静曾在教发中心分享课程思政体会时提到,在开始上课的前两年,她认为上课是一种负担。通过课程思政,教师开始探索如何真正将思政元素落实于课堂,才开始了解学生,与学生真诚沟通,这拉近了与学生的关系。上课也就不再是痛苦的负担,而是变成了期待。

“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对于北京联合大学来说,课程思政成为初步破解师德师风建设的办法。过去探讨师德师风,更多是让教师不犯错误,比如远离学术不端、不出现教学事故等。韩书记表示,此前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高校能做的事情也非常有限,办讲座、作报告,或是组织集体观看电影这样的形式只能用来烘托氛围,却无法入脑入心。但是其实师德师风建设落到实处应是让教师自发自觉去修身和提高,所以课程思政成为解决师德师风建设问题的好抓手。杨冰对此深有体会:“通过课程思政,教师需要先感悟和理解其内涵,对正向的价值产生认同并有深刻体会,才能让学生理解。从这个角度看,课程思政让师德师风建设落到了实处。”

 

OBE导向下的课程思政

韩书记介绍,课程思政在北联大2019年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中得到了进一步明确和细化。

教务处副处长林妍梅表示:“制定和实施专业培养方案与课程教学大纲,我们现在都有一个指导性的教育理念,就是OBE教育理念。OBE意味着要制定目标,明确成果产出到底是什么。基于这一理念,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时,教务处重点要求和强调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学习目标。”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人才培养目标中,学校要求每个专业回答:“专业为谁培养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以及是怎样培养的?”为谁培养人才这一问题需要专业搞清人才培养的利益相关主体的需求。所以2019年版人才培养方案要求专业对利益相关主体进行调研。每个专业都要形成关于人才需求的调研报告,从调研中得出专业到底培养什么样的人。

林妍梅表示,在专业培养方案的整体设计方面,专业需要明确,不同专业培养的人才需要具有哪些学科专业特点的核心素养。工科类、艺术类和文史类专业的核心素养存在差异。对于核心素养的提炼会体现在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中。

2019年版方案中,教务处对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做了进一步细化分解,要求将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整个人才培养方案。目标制定后,仍需进一步分解到毕业要求,再进一步分解落实到整个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对毕业要求的支撑也是OBE 强调的内容。2019年版方案进一步细化,每一个毕业要求分解成若干指标点,这些指标点要可落实、可评价,富有内在逻辑。”

林妍梅介绍,从2017年起学校就在尝试将思政内容纳入课程大纲。但当时处在课程思政探索的初级阶段,只是简单地提出每门课程的课程学习目标要有一项育人目标。“现在看来做得比较粗放,但是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提醒教师重视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经过两年的探索,教师对育人的认知达到一定程度。所以在2019年版方案中,学校将课程目标进一步细化。

新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课程目标按照“有意义学习”理论细化为六维目标。“‘有意义学习’理论的基本逻辑是让学生对所获得的新知识有心理认知,认为学习内容是有意义的。学生认同后才会转化为学习动力。所以我们从学生学习收获的角度将课程目标细化。”新目标参考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包括:知识、应用、整合、价值、情感、学习。这六个目标间有密切关系。“比如教师不是直接灌输‘价值’,而是应该从专业知识中阐释价值。专业课教师不应该直接讲思政,而是要把价值观的内容融入到知识中。”

课程目标中的应用和情感是指学生经过对知识的应用后,才会在情感上接纳和认同。学生学会知识、懂得应用后,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就要将多学科知识进行整合,从而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和学习能力,这是对“整合”和“学习”目标的诠释。

制定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后,还要按照OBE的要求去落实。比如价值和情感目标,如果让专业教师单向灌输式讲思政,学生很难认同。所以教师需要通过组织不同教学活动、不同教学内容、不同考核方式达成这些目标。这是通过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路径所在,也是回归教育常识和教育本分的要求。

3-2.png


OBE导向要求有目标就要有考核。“如果不考核,目标落实就会打折扣。比如金融专业的教师希望在课程中培养学生的风险意识和普惠金融意识,那么就要通过不同形式证明这一目标达成。”在考核方式上,目前北京联合大学仍在不断探索。但是知识目标容易监测,能力、素养不易监测。学校建议教师从成果导向角度思考目标达成和考核问题。比如被学生认为“难于上青天”的数学课,除了考试之外,也可以让学生拿出一份学习过程记录报告,给学生树立学习信心,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长,这也是学生获得的成果。

 

后记

“起点的起点,起步的起步”,是北京联合大学提到最多的一句话。所有课堂都是育人的主渠道。韩书记认为,课程思政是起点,但课程思政如何落实并没有标准答案。北京联合大学仍将不断探索。目前学校经过三年研究和摸索,认为课程思政还要落实到每一个专业,形成“专业思政”,由专业负责人牵头。目前该校旅游管理专业已经开始了专业思政的尝试。

注:麦可思数据显示,课程思政对学生品德素养提升的影响最大。课程思政效果包括:提高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职业素养,促进对相关行业的了解和关注,形成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增强道德修养。

 

文/ 麦可思研究编辑部

如需转载,请注明麦可思。


文章推荐
工科高校德育工作经验谈
行动——志愿服务的最佳诠释
课程思政 全校总动员
就业、名校与爱好 读研究竟为哪般?
理性捍卫大学
本科毕业论文每年将抽检一次

麦可思研究微信

联系方式 :《麦可思研究》编辑部 电话:010-58818196 邮箱:reader@mycos.com

Copyright © 麦可思数据(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47450号